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士師記 15:19



上帝就使利希的窪處裂開,有水從其中湧出來。參孫喝了,精神復原;因此那泉名叫隱‧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還在利希。

And God split open the hollow place that is at Lehi, and water came out from it. And when he drank, his spirit returned, and he revived. Therefore the name of it was called En- hakkore; it is at Lehi to this day.

*************

    上帝讓參孫使用驢腮骨殺了一千非利士人,在極渴的時候,向上帝呼求,上帝竟然在利希的窪處,使地裂開,有泉水從其中湧出來,參孫喝了,精神就復原了,好像復活一般。這泉被叫做:『叫隱‧哈歌利,也就是「上帝的回應之泉」之意思。這是說上帝為回應參孫在以一塊驢腮骨擊殺一千非利士人後口渴的求告,而引出的一股泉源。

    其實上帝愛參孫,讓他有一口泉水使其生命復甦。同樣上帝也將這樣的特權給我們這些信靠耶穌的人,正如約翰福音414節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又約翰福音738節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接著約翰福音739節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這也就是說,上帝要將聖靈賜給我們,聖靈要如活水一般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使我們滿滿的被上帝的愛所滋潤、所浸透,以至於我們的生命是不再渴,而且使永遠不渴,只要我們向上帝呼求,在基督裡我們要享受聖靈的活水泉,直到永生!

詩篇119:18



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

Open my eyes, that I may behold
wondrous things out of your law.

*************

    人要被上帝啟示之後才會發覺上帝律法的奇妙而上帝的律法廣義來說就是指聖經因為聖經是將上帝的心意與目的告訴我們而律法是聖經最基本的精神所在所有的聖經都是以摩西所領受的律法為中心

    然而人如何被開啟他的心眼呢只有他願意接受主耶穌為救主之後有聖靈內住心中人的心眼才得以有新的眼光看見上帝律法的奇妙才有能力會遵行上帝的旨意行出真正的善

    而人必須透過傳福音的人宣講上帝的救恩人才會在聖靈感動之下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也因為如此福音是有傳遞性的而且使在聖靈的保守下進行的。所以,福音是可以勝過時代的變遷,是一代接一代永不改變。也因此,上帝的律法奇妙!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馬太福音12: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a bruised reed he will not break,
and a smoldering wick he will not quench,
until he brings justice to victory;

*****************

    雖然馬太福音的作者在此引用以賽亞書423節的經文雖然後面的文字有些許不同在此說道『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以賽亞書說『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從這裡我們明白上帝仍然是看重人間的「公理」(justice),正如彌加書68節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這裡的『公義』其實就是「公理」(justice)。這也就是說,上帝還是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性」。也唯有這樣的公平性的滿足,才有真正的和平。只是世人因為有罪性,無法實踐這樣的公平性,一直在破壞這個公平,如何修復呢?

    這個答案來自前面的兩句話『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人心必須有超然的主來修復沒有公理帶來的傷害,才能真正的展現「公理」(justice)。若是一味只是要求傷害者或搶奪者要賠償,物質還能賠償,生命誰能賠償呢?除非有人要付代價,但是人又付不起這代價。於是耶穌基督親自用十字架的死來付這代價,使人與上帝、人與人,都因為耶穌基督所付出的,得以滿足,得以和平!這耶就是說,若沒有耶穌基督的代價,上帝無法赦免人,人無法原諒別人的傷害。也唯有耶穌的代價,使人不再是「加害者」和「受害者」,也使人在上帝面前,不再是「罪人」,被稱為義人。也因為如此,我們相信『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詩篇30:5



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For his anger is but for a moment,
and his favor is for a lifetime.
 Weeping may tarry for the night,
but joy comes with the morning.

*****************

    詩人在此形容上帝的怒氣是短暫的而施恩也就是悅納卻是一生之久」。表示上帝是以慈愛來待我們,怒氣卻是一下子就過去。也因此,我們要有耐心等候。雖然一時不順利,如同上帝向我們發怒;然而這與上帝施恩的時間相比,是算不得甚麼了!正如「在黑夜中讓人失望與難過,可是夜盡天明之時,卻讓人又充滿希望而歡呼!」

    人的一生或許要經過許多漫漫的長夜許多的困難挫折沮喪鬱卒...好像在深夜中看不見一絲光明我們不斷的禱告流淚仰望找不到任何的出路弄到我們都要放棄了盼望徹徹底底的絕望然而上帝在這裡透過詩人的話真的激勵到我們因為夜盡就會天明

    所以我們不要忘記『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經過可怕的死亡幽暗,將來必定復活進入永生,享受永永遠遠的福分!不要忘記,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耶穌基督不會在十字架上白白的犧牲,祂已經宣告成了!確確實實勝過死亡了!

熱門文章

我的網誌清單

  •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 *書名:* *Table Talk*(德語:*Tischreden*) ✍ *作者:*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學思想、生活觀察 -----------...
    3 週前
  • 《效法基督》中內在生活 - 多瑪斯·肯畢斯(Thomas à Kempis)對內在生活的教導,是在邀請我們*從外在的忙亂,轉向內心的靜默與上帝的同在* ,這是一條通往靈魂深處的路,是門徒生命成熟的關鍵。 ------------------------------ *🕊**️ **什麼是「內在生活」?* 簡單來說,*...
    4 天前
  • 雙重預定論 - 很棒的問題!「雙重預定論(Double Predestination )」是教會歷史中特別在加爾文主義(改革宗神學)裡引起很多討論的一個神學教義。它試圖解釋一個非常核心也非常艱深的問題: 如果上帝揀選一些人得救,那麼其他人呢?是祂也預定他們滅亡嗎? 我們先定義、再分析,再以聖經為基礎去思考這...
    1 週前
  • 新約神學之主題式方法(Thematic Approach)之參考資料 - **主題式方法(Thematic Approach)**是研究新約神學的一種重要途徑,特別適合想要抓住「聖經整體信息」的讀者、講道者與研經者。 這個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從整本新約聖經中選擇一個重要神學主題(如「國度」、「恩典」、「信心」、「聖靈」、「基督的主權」等),觀察這個主題如何在不同經卷中被呈...
    6 天前